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以原油期货价格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条件下,出口过度增长引起财富流失的途径包括:重工业出口生产和贸易链上企业之间利润转移、铸币税、国际金融。财富流失的另一条件是国内电力等能源资源低价管制。当国内外电力等能源价格相差过大时,出口将快速增长,同时通过企业之间利润转移和铸币税两种途径导致财富流失;国际金融途径的财富流失并不必然发生,出口过度增长以及伴随的外汇积累是金融途径财富流失的前提条件,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投资获得财富还是损失财富,取决于中国从事国际金融投资人员的经验、能力,尤其是对未来全球形势的判断。

一、重工业生产贸易链上各类企业之间利润转移

在以原油价格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与财富国际转移问题上,收入转移理论研究原油价格变动对原油进口国消费、投资、进口的影响。本文提出利润转移理论,从会计学角度分析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重工业生产链条上各类企业利润率及利润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之间的利润转移。

(一)国内生产企业利润向国外贸易企业转移,见图1。在图1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中外能源定价制度差异,国外能源市场虽然也有管制,但主要是市场定价,中国电力价格、成品油价格由政府管制,在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条件下,加大国内外产品成本差异;二是中国对出口产品缺少定价权,因此出口产品价格主要由外方根据国内成本决定。

(二)中国重工业生产链上企业之间的利润转移情况,见图2。图2将重工业生产链条上所有企业简化为4类:国内一次能源生产企业、国内二次能源生产企业、钢铁等重工业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国外贸易商,在原油价格上涨条件下,较低的电煤价格使利润从一次能源生产企业流向二次能源生产企业,较低的国内成品油、电力价格使二次能源生产企业利润流向重工业生产出口企业,国内企业缺少产品定价权又使重工业生产出口企业利润流向国外贸易商。

二、铸币税途径的财富流失

利润转移理论讨论的是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如何通过生产贸易途径实现财富国际转移。除生产贸易途径外,还有铸币税和国际金融两种途径。

一个国家使用其他货币,需要向货币发行国交纳铸币税,之后这部分资金将被货币发行国无偿占用。原油价格上涨促进了中国出口增长和外汇储备增长,外汇储备越多,交纳的铸币税越多,交纳的铸币税越多则放弃的收益越多。2008年美国利率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10末美联储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下降到1%,截止2008年底,中国持有外汇储备接近两万亿美元,如果以2008年美联储最低利率1%计算,一年损失收益200亿美元。如果以2008年12月美元期末汇率6.83计算,折合人民币1300亿元,约占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4.3‰,在美联储利率高时,这个数字更大。

 

三、国际金融途径

国际金融途径的财富转移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资源型企业境外上市并分配利润。第二,中国企业在国际原油期货及其他衍生品交易中损失严重。

中石油2005年利润总额是1337.6亿元人民币,巴菲特通过持股直接从中国石油投资获益143亿元人民币。纽约证券交易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资企业回报率是300%,中国垄断企业利润率是15%,但是世界500强平均利润是5%。中国很多国有企业因垄断地位获得的高额利润,通过海外战略持股分红这种方式而转移。——腾泰

截至2009年1月初,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及上海航空等3家国有航企金融衍生品的账面亏损总额已经达到131.7亿元。 其中单东航衍生品亏损就高达62亿元,几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润。

四、出口过度增长导致中国财富代际转移

既然在特殊条件下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国民财富流失,流失的财富来源何处?——我们的后代。

(一) 原油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外对中国能源、资源和高耗能产品需求,加速了中国资源、能源的开采加工进程。在2003-2008年,中国高耗能产业投资持续增加、能源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问题迅速积累。原油价格快速上涨提高了中国高耗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增加了其他国家对中国高耗能产品和资源型产品的需求,造成国内能源资源供给的紧张局面,更多的能源资源被开采加工利用。

1)2003-2007年中国能源资源消费和生产迅速增长。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151797万吨标准煤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265583万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75%,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高速增长。

与能源资源需求增长同时发生的是中国一次能源资源开采速度加快。2003-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加速增长,见图3;原煤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快速上涨,2002年这一比重为72.3%,在1978-2002年之间,唯有1995、1996年超过75%,但是,在2003年这一比重为75.1%,在2004年-2008年,每年都超过76%。

2)在原油价格上涨过程中,中国高耗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不断提高,外需增长。中国高耗能及资源型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显现的原因包括: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国内能源资源低价格管制并存。原油价格越高,国内能源资源价格相对国外价格越低,高耗能产品价格优势越明显。中国能源资源税税率较低。资源能源开采生产过程具有负外部性,环境、生态成本没有内部化为企业成本。对于2007年上半年部分省市公布的GDP数据,绿色GDP核算小组成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表示:有些省份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发展模式的,其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最高可达10%,扣除这方面成本的话,实际GDP很可能就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中国出口产品没有定价权。产品定价依据是国内生产成本,不是国际市场价格,不能自主定价。

统计数据显示能源资源开采加快则环境损害加速。2002年,中国废水排放量207000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1562万吨,2007年废水排放2466493万吨,比2002年增长18%,工业二氧化硫排放2140万吨,比2002年增长37%。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占国财政收入的9%左右。卫星图象显示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更严重

 

3)举例

以下用两个例子说明资源过度开采、高耗能产业过度扩张导致环境污染和环境损害。

1:电厂及高耗能工厂的污染。违规上马的两家电厂不顾国家四部委禁令,继续加紧建设。这些项目不停下来,今后的风险会更大。……记者:‘我看外边天天冒着黑色的烟,红色的烟,黄色的烟,天天这样还是偶尔这样?’村民:‘白天晚上不分,长期性的。这里一块白菜,一棵都没长成,全部都烂了,长出来这么高的时候,全部都黄了死掉了。’让村民担心的还有村里的小河,记者了解到,六盘水市是贵州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境内的三岔河等河流不仅是当地主要的饮水来源,还是珠江、长江在贵州省内的源头,可是随着众多企业的进入,清澈的河水如今变成了黑色。(中央电视台)

2:煤炭、铁、铝等矿产资源开采的环境成本及损害。煤炭开采产生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环境影响成本。生态环境损害成本是煤炭生产活动不仅占用和消耗煤炭资源,还会引起其他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如煤炭伴生资源(铜、铁、硫等)、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破坏,同时还会引起生态环境系统中生态环境价值的损失。环境影响成本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由于废水、煤矸石等废弃物的排放而损害的农作物、降低的耕地质量以及秧及到的水生物,由于采空区的形成,需要搬迁的村庄、加固的铁路和公路等需要进行赔偿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太原科技)

煤矿开采影响晋祠难老泉地下水位晋祠难老泉地下水位年降1.5米20世纪50年代,难老泉的自然出水量是每秒1.95立方米,到1985年只有每秒0.5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人两天半的用水量,到1994年4月就枯竭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为保证工农业生产,在泉域内无序开挖岩溶水井,非法取用水;二是西山、古交地区矿井非常集中,最新调查显示,泉域内矿井达到295座。要开矿,就必须排水,否则就会发生透水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每开采一吨煤,至少要排掉一吨水。西山地下水系遭到破坏,也就没有了定量的水源补充,晋祠泉域地下水持续下降就不可避免。

(三)资源、能源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损害造成财富代际转移

资源、能源过度开发利用使后代人的财富转移给了当代人,这些财富是中国财富国际转移的最终来源。生态、环境、能源、资源是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高耗能出口产业扩张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问题积累为代价。出口增长主要是能源、资源和高耗能产品出口增长。在这些产品开采、加工、销售过程中,自然资源价值、环境污染和环境损害成本未得到充分补偿,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资源型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持续扩张。

能源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损失是被转移财富的重要来源。从表面看,出口贸易是产品和外币等价交换,但是,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国内低价能源资源管制条件下,在出口产品依据企业成本定价条件下,高耗能产品出口价格仅补偿了低价能源管制条件下的企业成本,而没有补偿管制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部分,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由当地百姓承担,由中国政府承担,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承担。

五、 结论

第一,原油期货价格上涨通过改变国外对中国能源、资源和高耗能产品需求,加速中国自然资源、能源开采加工使用过程,中国生态环境问题迅速积累。

第二,流失的财富来源于国内能源资源储备和生态环境损害。高耗能产业投资和生产增长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遏制环境污染、改变环境损害加速趋势需要调整利益驱动机制。

 

话题:



0

推荐

吴丽丽

吴丽丽

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女,1975年9月生,汉族,山西芮城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专业领域:宏观经济分析、金融统计、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近几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约二十篇。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7篇